设置

关灯

第九章 结盟 (1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杨康让人调查过娄师道的底细,此人是青海西宁州人氏,青海是中原前往西藏和新疆的必经之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巍峨的昆仑山横贯青海中部,境内的青海湖更是闻名遐迩。

        娄师道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点,他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若指掌,知识驳杂,绝不是儒家书院里能够培养出来的,虽然杨康和娄师道交谈的还不深入,不过英王殿下已经有些欣赏这个人了。

        娄师道并不像其他人那样一味的迎合这位金国王爷,而是能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也不会因为杨康的年纪忽视对方的理解能力,他用的是一种近乎平等的态度和英王殿下讨论问题。

        这在这个时代是不多见的,让杨康觉得很是新鲜。

        娄师道的态度和明教的教义有关,明教提倡教徒平等相待,当然在实际情况中很难做到真正的平等,还是会有等级的差别,但这养成了明教内部宽松的风气,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即便言语中冒犯了教主也不会受到责罚。

        娄师道从曲非烟的转述中了解到这位金国王爷和平常的王公贵族不同,这位殿下既有着皇族们一贯的虚伪和奸诈,但也有着普通人的怜悯和担当,这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他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教育导致了杨康的多面性格。

        他自幼体弱多病,无法习武,这在武风极盛的光明顶上无疑是一个悲剧,但娄师道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开始看书,无论是儒释道三家,还是各种杂家文稿,他都一一阅览。最终成为光明顶上最为博学的人,他甚至可以指点那些武者们的武学修为。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娄师道正是凭着胸腹中的才华成为了仅次于教主的明教光明左使,明教进入西夏的计划便是他一手拟定的,他觉得西夏国已经无药可救了,明教只要暗中发展几年。到时登高一呼,就可以推翻西夏王朝,建立一个属于明教的政教合一的新国度。

        然而他没想到因为耶律楚材过早的进入了漠北,导致铁木真迅速的崛起,西夏国岌岌可危,他的计划就此破产,这对一向自信满满的娄师道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挫折,他只能感慨天意难违,明教想要再有作为怕是要等到几十年。甚至是数百年之后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