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一九章 上台 (2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方先生刚才说的话没错,华夏文学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学之一。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曾对华夏文学感过兴趣。不过可惜的是,我们这样的外国人,在想要了解华夏文学的时候要面临两个问题,至少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分别是地理差距和语言差距。有人说,文学是无国界的,这个说法带有罗曼主义色彩,因为文学再无国界也有个影响半径。网络的发展,把这种地理上的影响降了很多,但是人们不可能只是活在网络上,我们对文学的感受和喜好,往往来自于自己身边的东西。语言就更不用说,一种文学作品要产生世界影响,首先要过的就是翻译关,然而据我所知,华夏语的翻译难度十分之大,翻译后文学性的损失也比较大,加上华夏传统文学作品讲究的意境和意向非常依赖于本土文化背景……”

        何克兰的说话还是很客观的,华夏文学不被西方世界所接受,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这两个。

        不过他说了半天,似乎也没说到什么特别的,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大家早就知道的。

        庄语似乎也有些失望,因为他还想着何克兰会说出什么惊人的话来,却没想到依旧说的是一些老生常谈。

        “他不如把他在《文学世界共和》里面的东西拿出来读一遍。”庄语嘟囔道。

        何克兰曾经写过一本书,书名叫作《文学世界共和》,在这本书里,何克兰独辟蹊径,将“世界文学”的考量转换成对“文学世界”的勘察,将“世界文学”看成一个整一的、在时间中流变发展的文学空间。

        他指出,这个空间拥有自己的“中心”和“边缘”,而这些“中心”和“边缘”并不总是与现实相吻合。

        在这本书中,何克兰也提到了翻译的重要性。

        身处“边缘”的“民族文学”要走向“中心”,自然要借助于翻译。然而,翻译并不是简单的中性的语言转换,在何克兰看来,翻译不是简单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过度,而是更加专业的一种“文学化”。

        除此之外,这本《文学世界共和》还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理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