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一五章 下南洋到底为了啥(中) (3 / 9)

还不赶快来体验!!!

        因为爪哇人的村社制度,以及一年数熟的气候,爪哇人并不愿意去糖厂甘蔗园做工。不只是爪哇人这样,也不是说大顺人就勤劳,而是在大顺,但凡有个十亩地、能一年三熟,谁会去甘蔗园砍甘蔗?

        所以糖厂将来的主要工人,肯定还是福建广东等地下南洋的人。加之一些技术工种,也都是华人挑大梁,缺了华人还真干不下来。

        荷兰这边,从1730年开始,便出现了蔗糖危机。生产相对过剩,卖不出去。

        但是,伴随着欧洲开战、混战开始、欧洲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奥斯坦德茶叶事件带来的茶叶飞入寻常百姓家、咖啡的大规模普及、战争导致的军需糖配给等等……

        历史上巴达维亚的红溪惨案过后不久,就又迎来了一波蔗糖的高利润期。

        如果大顺能够接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市场遗产、加上强迫日本开关贸易增加的贸易量,蔗糖的反弹是可以预见的。

        这种情况下,政策又该是怎样的?

        站在帝国主义的角度,不压低华人雇工的待遇,蔗部承包商、大顺皇室和勋贵们入股的贸易公司,怎么和海地的法国黑奴竞争?怎么和孟加拉的低种姓“两脚牲口”竞争?

        而且,既然朝廷鼓励移民,又不肯多花钱,移民到了南洋,总得有事干吧?总得干点啥先吃上饭吧?

        愿意花钱倒是好说,出钱移民、出钱垦殖,但问题是朝廷花得起这个钱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