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九章 八卦步引忆旧事,九宫格智斗劲敌 (2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既然众师伯、师叔闭关修行,群弟子自然以大师兄钟正马首是瞻。但钟正宅心仁厚,一来怕伤了和气,影响武林同道的友谊;二来道家避世为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清心寡欲,有甚么不好;三怕处置不当,师傅出关后责罚,所以迟迟没有接受挑战。

        但柳青当时干了几件轰动江湖的“大事”,意气风发,怎能就此罢休?他本就对世俗礼法、门派教条置若罔闻,是个天地不怕、油嘴滑舌的少年,再加上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更无后顾之忧。因此为了激将出手,言辞中少些客气,不太顺耳,群弟子也大多是年轻人,哪能受得住?眼见不好收场,钟正才答允出手,二人约定只比剑法,其他一概不论,点到为止即可。

        这一下可大称柳青心意,他生性飞扬跳脱,不喜俗套,因此在拜师学艺时急于速成,另辟蹊径,是以不注重内功的修养,一味剑走偏锋,对剑术苦下钻研,注重招式得灵活多变,快捷迅猛,同时配合轻功奇妙走位,令敌人无法琢磨,从而以奇巧致胜。所以柳青的剑法与轻功虽然有极高造诣,但最基本的内功家底却是另当别论了。

        大凡习武之人,多是专注于内功的修养,根深才能叶茂。一旦一个人的内力练到深处,飞花摘叶俱能伤人,即使手无寸铁,亦可以用手指做剑刃,化有形为无形。到了这种程度,还用得着什么外门兵器与招式么?然则,很多的外门功夫,神奇剑法,往往需要强大内力做支撑,若是内功不到火候,那是无论如何也练不成的。因此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武学信条是“以气为体,以招为用”、“气为主,剑为从”————遍数武林中闻名遐迩的门派,少林武当、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等得享大名至今,始终巍然于江湖,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独特得上乘气功做根基,而这种内功心法又是集历代高人的心血汇集而成,那不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可以匹敌的。即便像“玉花宫”、“樱花谷”这般的江湖组织、“欧阳世家”这样的武学望族,亦都有自创或家传的内功秘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武当群弟子听到大师哥亲自应战的消息时,登时欢欣鼓舞,各自心头窃喜:“这下可有的瞧了,非要这姓柳的小子吃不了兜着走!”要知道钟正的江湖绰号叫“气冲霄汉”,这倒不是说他脾气恁大,而是旨在表明他气功不同凡响。钟正资质奇佳,性格沉稳,坚韧不拔,正是练习武当玄奥内功的好材料。何况他又是出尘道长开山门的大弟子,日后指定的嫡系传人,自然得诸位师叔师伯悉心栽培,武功高出同门一大截。钟正在江湖上的名气,无疑比柳青大得多————他与泰山派大弟子“北斗星矢”卓一凡,嵩山派大弟子“鸿飞冥冥”叶飞鸿,华山派“鹞子翻身”展轩辕,衡山派“大雁神雕”罗有成,并称“岁寒五公子”,那可是正派二代弟子中,秀出班行,不可多得的人才。

        柳青在武当群弟子的陪伴下,来到了“南岩八仙台”。故老相传,南岩是真武大帝得到飞升之“圣境”,亦是武当三十六岩中最具观赏性的地方,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秀美难以言状。八仙台更是伫立于南岩之顶,台上画一张偌大的“易经六十四卦图”,驻足于此,只觉一览万千,似临空翱翔,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儿原是供诸位师伯师叔打坐练功时使用,钟正选址此处,自是对柳青莫大的尊重。

        二人执剑登台,抱拳一礼,互道来历姓名,比武随即开始。群弟子在台下席地而坐观看。

        钟正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未经比试,已处上风,何况柳青是客,理应先手。只听柳青朗声说道:“得罪了!”话音刚落,崆峒派“影流剑法”惊鸿般展现,不待起手式“清风无影”用老,立即变换至“流云无踪”,第三招“荒烟无迹”更是迅捷,只逼得钟正慌忙挡拆,腾腾腾连退三步,柳青兔起鹘落,趁势再攻,一招快过一招,到了最后身形与剑法都化作了一道白光,让人眼花缭乱。钟正被包围于万千剑气之中。

        武当群弟子尽皆动容,都为大师兄捏了把汗,其实他们早已料到这姓柳的小子有两把刷子,不然也不敢到武当山丢人现眼,只是万想不到他的快剑竟如此厉害,个人不禁暗暗自忖:“如若我来敌对,是否能应下他的快剑呢?”要知道武当剑法以沉稳厚重见长,规矩严谨,门下绝无柳青这等“大刀阔斧”式的剑诀;武当心法更讲究“以气驭剑”,“以慢制快”,所以一时间不易施展,威力往往到后来才逐渐显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