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奇葩的大阪商贩军团 (1 / 5)

还不赶快来体验!!!

        二战中的日本军人的所作所为,让我们联想到的,无外乎是"残暴"、"穷凶极恶"、"杀人不眨眼",继而联想到他们嘴里时常嚷嚷的"效忠天皇""武士道"等等,似乎个个都是亡命徒。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当时,无论是装备还是军人素质都处于世界级领先水准的"皇军"中,却出现过一支因战斗力奇差而"闻名"的另类部队,它就是号称"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的大阪第四师团。

        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文章《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中,曾详细描述了第四师团的种种佚事。有意思的是,这支著名的"弱旅"在战后竟保留了自己的番号,直到今天,日本陆上自卫队中仍保留着"第四师团"。

        折叠编制背景

        第四师团又名"大阪师团"、"商贩师团",成立于1888年,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组建的17个常备师团之一,属陆军的甲种师团,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编组地是日本大阪,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贩子和游商组成。

        大阪第四师团,代号"淀"--这个代号可谓独出心裁,其他的日本陆军师团代号多有尚武精神的象征,比如第二师团是"勇",第九师团是"武"等等,第四师团这个"淀"字的来源是因为有一条淀川河横穿大阪最繁华的梅田商业区,用这个代号真是既有乡土气息,又带有招财进宝的吉利兆头……

        折叠作战态度

        大战前夕官兵大多装病,暴怒指挥官坐镇医务室

        根据日本军事历史学家关幸辅的记述,第四师团的实际作战能力并不高。实际上,这也是相对而言的。第四师团约两万两千人,下辖4个联队,标准甲等装备,堪称日军"精锐"。然而它成立没多久,"窝囊废"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日军。尤其是第四师团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

        此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第四师团就再没上过前线。不过,这并不等于它没有表现"勇敢"精神的机会。1933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结果和警察发生冲突,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师团在日本国内的"武勇"可见一斑。

        1937年,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日军大本营将第四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编制。当时,日军大本营为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的强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